中国古代四大才女:一人一首代表作,风华绝代,才情并茂!看看你为哪位才女点赞?
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14:10    点击次数:88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中国古代四大才女,有两种说法,一说为班昭、卓文君、蔡文姬、李清照, 一说为卓文君、蔡文姬、上官婉儿、李清照。 

图片

图片

1

图片

班昭(约45年?-约117年?)

班昭,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。一名姬,字惠班。扶风安陵人,东汉杰出才女。出身书香门第,东汉史学家,史学家班彪女、班固与班超之妹。自幼受家庭熏陶,学问广博、才干出众。十四岁嫁曹寿,后早早守寡,却恪守妇规。其兄班固著《汉书》未竟而逝,班昭奉旨续写,她潜心钻研,补全“八表”与《天文志》,让这部史学巨著得以完整流传,对史学贡献卓著。班昭才学备受推崇,常入宫为皇后、贵人授课,马融等学者也拜她为师学习《汉书》。她还心怀家国,为兄班超上书求归,情真意切,终使班超得以回国。

晚年,她作《女诫》七篇,本为教导女儿,却影响深远,虽部分内容有时代局限,但也体现其对女性品德的重视。班昭以卓越的才学、高尚的品德,在史学、教育等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,堪称女性楷模 。

代表作《东征赋》(节选)

  惟经典之所美兮,贵道德与仁贤。吴札称多君子兮,其言信而有徵。后衰微而遭患兮,遂陵迟而不兴。知性命之在天,由力行而近仁。勉仰高而蹈景兮,尽忠恕而与人。好正直而不回兮,精诚通于明神。庶灵祇之鉴照兮,佑贞良而辅信。

  乱曰:君子之思,必成文兮。盍各言志,慕古人兮。先君行止,则有作兮。虽其不敏,敢不法兮。贵贱贫富,不可求兮。正身履道,以俟时兮。修短之运,愚智同兮。靖恭委命,唯吉凶兮。敬慎无怠,思嗛约兮。清静少欲,师公绰兮。

赏析:

班昭的《东征赋》是其随子赴任长垣时所作,以纪行述怀。全赋以行程为线,将沿途所见所感与人生思考交织。开篇借对历史人物的评说,引出对道德仁贤的崇尚,奠定情感基调。行进中,她描绘自然风光、民俗风情,于质朴叙述中见细腻情感。

赋中更融入对人生的深刻洞察,如“贵贱贫富,不可求兮”,体现豁达超脱;“正身履道,以俟时兮”,彰显坚守正道之志。此赋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既是对个人经历的记录,更是对道德、人生的深刻思考,具有较高的文学与思想价值。

图片

图片

2

图片

卓文君(前175年—前121年)

卓文君,原名文后,西汉临邛(今四川邛崃)人,蜀中巨商卓王孙之女。她姿色娇美,精通音律,善弹琴。十七岁成婚,不久丈夫去世,返回娘家独居。后在家宴上对司马相如产生爱意,以私奔形式结成眷属。二人曾当垆卖酒,终得父亲认可。司马相如入仕后见异思迁,卓文君以《怨郎诗》《白头吟》等作品挽回丈夫心意,成就千古佳话。其作品情感真挚,文辞优美,如“愿得一心人,白首不相离”成为经典名句。卓文君以追求婚姻自由、爱情美满著称,是中国古代女性反抗封建礼教的典范。

代表作《诀别书》

春华竞芳,五色凌素,琴尚在御,而新声代故!

锦水有鸳,汉宫有木,彼物而新,嗟世之人兮,瞀于淫而不悟!

朱弦断,明镜缺,朝露晞,芳时歇,白头吟,伤离别,努力加餐勿念妾,锦水汤汤,与君长诀!

赏析:

卓文君的《诀别书》作于司马相如官场得意后欲纳妾的危局中。开篇以“春华竞芳,五色凌素”暗喻司马相如被浮华遮蔽初心,昔日共弹的“琴尚在御”,却已“新声代故”,暗指情感变质。诗中“锦水鸳鸯”“汉宫嘉木”以自然恒久反衬人性易变,痛斥世人“瞀于淫而不悟”的荒诞。随后以“朱弦断”“明镜缺”等意象层层递进,将琴瑟和鸣的破裂、夫妻情分的消散具象化,而“朝露晞”“芳时歇”更将青春与缘分尽数揉碎,哀婉中透出决绝。

尾联“努力加餐勿念妾”以温情包裹锋芒,既显关切,又暗藏“攻心”之智——以退为进激发愧疚,终使司马相如幡然悔悟。全诗将汉乐府的质朴与比兴手法熔铸一炉,完成从哀怨到抗争的情感升华,其“柔中带刚”的救爱智慧,不仅成就了古代女性维护婚姻尊严的经典范式,更以“锦水汤汤”的誓言,为后世留下了“宁为玉碎”的情感宣言。

图片

图片

3

图片

蔡文姬(生卒年不详)

蔡琰,字文姬,又字昭姬。生卒年不详。东汉陈留圉(今河南杞县)人,文学家蔡邕之女。她博学多才,擅长文学、音乐、书法。初嫁卫仲道,丈夫去世后返回娘家。东汉末年,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掳走,生育两子。曹操统一北方后,以重金赎回,嫁与董祀。其代表作《悲愤诗》二首和《胡笳十八拍》深刻反映了战乱中的苦难与离乱之情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蔡文姬的遭遇和作品体现了乱世中女性的坚韧与才华,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。

代表作《悲愤诗》(节选)

汉季失权柄,董卓乱天常。

志欲图篡弑,先害诸贤良。

逼迫迁旧邦,拥主以自彊。

海内兴义师,欲共讨不祥。

卓众来东下,金甲耀日光。

平土人脆弱,来兵皆胡羌。

猎野围城邑,所向悉破亡。

斩截无孑遗,尸骸相撑拒。

马边悬男头,马后载妇女。

长驱西入关,迥路险且阻。

还顾邈冥冥,肝脾为烂腐。

所略有万计,不得令屯聚。

赏析:

此诗为蔡文姬在汉末乱世经历劫难后所作。当时汉室衰微,董卓专权,祸乱朝纲,残害贤良,后又挟天子迁都,引发天下义师讨伐。诗中描绘董卓部众东下,胡羌之兵凶残暴虐,所到之处“斩截无孑遗”,百姓惨遭屠戮,“马边悬男头,马后载妇女”的场景触目惊心,尽显战争的残酷无情。诗人以亲历者的视角,真实记录了这场浩劫,字字泣血,句句含悲。“还顾邈冥冥,肝脾为烂腐”更将目睹惨状后的悲痛欲绝展现得淋漓尽致,让人深切感受到乱世的苦难与人民的悲惨命运。

图片

图片

4

图片

上官婉儿(664年—710年)

上官婉儿,复姓上官,陕州陕县(今河南陕县)人,唐朝女官、诗人。她早年因祖父上官仪获罪,随母没入掖庭。聪慧善文,得到武则天重用,掌管宫中制诰多年,有“巾帼宰相”之名。唐中宗时,封为昭容,权势更盛,曾劝中宗广置昭文学士,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。其诗作绮丽清新,代表作《彩书怨》等展现了其文学才华。710年,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,上官婉儿被杀。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,是中国古代政坛与文坛的杰出女性代表。

代表作《彩书怨》

叶下洞庭初,思君万里馀。

露浓香被冷,月落锦屏虚。

欲奏江南曲,贪封蓟北书。

书中无别意,惟怅久离居。

赏析:

此诗以闺中思妇的口吻,抒写了她思念丈夫的急切心情,塑造出一位秋天怀念丈夫的妻子形象。诗开篇以“叶下洞庭初”描绘秋景,引发“思君万里馀”的悠长思念,景中含情。颔联“露浓香被冷,月落锦屏虚”,借寒露、冷被、落月、虚屏等意象,将深闺的冷清与内心的孤寂渲染得淋漓尽致。颈联写欲奏曲、急封书,尽显急切之情。尾联点明书中无他意,只是怅恨长久离居。全诗情感细腻真挚,借景抒情、直抒胸臆相结合,把一位女子对远方爱人深深的思念刻画得入木三分。

图片

图片

5

图片

李清照(1084年—1155年)

李清照,号易安居士,汉族,山东省济南章丘人。宋代女词人,婉约词派代表。她出生于书香门第,早期生活优裕,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。金兵入据中原后,流寓南方,境遇孤苦。其词作前期多写悠闲生活,后期多悲叹身世,情调感伤。她提出词“别是一家”之说,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,对后世词学发展影响深远。李清照的词作语言清丽,情感真挚,被誉为“千古第一才女”。她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也对后世女性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代表作《声声慢·寻寻觅觅》

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、晚来风急!雁过也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。

满地黄花堆积,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?守着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?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。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!

赏析:

此词创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,彼时她历经国破家亡、丈夫离世、文物散失等重重磨难,孤苦无依,心境凄凉。

开篇连用七组叠词,如泣如诉,将词人内心空虚迷茫、孤寂落寞刻画得入木三分。“乍暖还寒”“晚来风急”,借天气烘托愁绪之浓。“雁过”“黄花”“梧桐细雨”,以景衬情,满是衰败、凄凉。全词无一个“愁”字,却处处是愁,从个人身世之悲上升到家国之思,将晚景的凄凉、内心的苦痛抒发得淋漓尽致,读来令人动容。

图片
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下一篇:没有了